改革激活力组织谱新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综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实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141项,推动形成了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建设更加有力
先后制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9条措施、组织工作服务保障机关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十条措施等一系列管总体、管长远的政策文件,全州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初见雏形,坚决做到州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保障到哪里。
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16万余名党员干部先后参加7场集中学习活动,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延伸,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性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锻炼。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实践活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文山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组织州县领导干部全覆盖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实现乡镇党政正职出省培训全覆盖。探索“线上+线下”“分段联办”办学模式,通过“1+8”州县两级主体班次同步举办,每年节约培训经费200万余元,经验做法被写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5年规划。创新开展主题宣讲、“双语教学”“送学上门”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入“边境最前沿、大山最深处、寻常百姓家”。
选贤任能比学赶超骨干队伍活力剧增
坚持“四重”用人导向和“四用四不用”选任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夯实“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干成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基础和工作基础,一批敢于担当、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作风硬朗的新时代好干部脱颖而出。
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五类干部工程”“一线培育”工程和实践锻炼提升行动,开展上挂提升一批、下派历练一批、中心工作磨炼一批“三个一批”实践锻炼计划,探索推进政企、政银、政税“三个互派”挂职锻炼。加强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稳步推开审计机关专业技术类、8个领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每年从一线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干部比例不低于总数的60%。
坚持“双顶格”管理干部,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两通报一提醒”机制,经验做法得到中组部专项检查组肯定,年度查核一致率连续3年排名全省16个州(市)第一方阵。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和“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送功到岗”“送功到一线”表彰奖励,给予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公务员嘉奖、记三等功累计达2.5万余人(次),选树了张大琼、马应聪等一批全国、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
创新举办13期“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93名县乡村组“四级书记”和州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以“书记之干”引领“干部之干”,示范带动全州掀起一轮又一轮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热潮,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统筹干部人才、公务员、机构编制等工作协同联动,各级干部队伍“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竞相迸发。
强基固本夯实垒台基层党建有形有魂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抓实基层党建,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以务实举措打造新时代基层党建新高地。
实施组织体系织密建强行动,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托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推动党的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深化“国门党建”,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党建引领强边固防打造国门坚强屏障改革经验被中组部肯定推广。实施城市基层党建“书记领航”“书记创新”项目240个,全州873个小区实现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全覆盖。
推行以“减岗增薪”为着力点的村(社区)大岗位制改革,深化“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全面推广“4个5分钱”等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形成村企合作、农旅融合等10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党员实训户”联农带农机制入选全省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第五批先进典型。
全覆盖实施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瘦身提质”,以松绑减负力破形式主义之弊。探索建立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州级部门1025名在职党员自主自愿参与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林草火灾、应急救护、心理干预5支党员应急志愿服务分队。大力推行跨区域党建联建、乡村诚信体系、“五治融合”“四必到五必访”“晨起五件事”等一批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更多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创新实践。
顶层设计务实创新人才质效全面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强人才支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引进用好各方面人才,着力打造滇东南区域性人才高地。
坚持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山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统领,搭建以“兴文英才计划”、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4个管总文件为框架,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人才专项等70余个实施细则或办法措施为支撑的“1+4+N”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引进61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1600余名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累计选派400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到沿海发达地区脱产研修、4300余名各领域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全州人才总量达37.77万人,项目化推进人才事业取得革命性突破。
成立越南合作交流研究中心,组建“西南地区对越研究智库”联盟,承办第五届“越南问题与中越关系”研讨会,柔性集聚36名国内对越研究知名专家学者助力对越合作交流。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合作事项48项,建成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学院。创新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五个一”扩面赋能行动,医疗人才帮扶团队填补195项诊疗技术空白,4家单位、1所学校和2个帮扶团队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期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落实人才应享礼遇,为450余名高层次人才颁发“兴文惠才卡”,筹建人才公寓960套,100名各行业领域杰出人才获首届“兴文人才奖”。开发设置“人才码”专栏和“兴文英才计划”项目申报平台,设置15个人才专项,实现人才项目申报评审“一网通办”,推动人才服务从1.0版向2.0版优化提升。开设兴文人才风景线宣传专栏,推出5期系列访谈。
(州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专项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