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嗅来,此时此刻,“三七之都”的文山,仿佛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三七中药材味道。
近年来,文山州认真落实云南省产业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围绕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发展定位,做好三七种植、加工、交易、品牌打造、企业上市等“文章”,全力推进三七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把三七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
2023年,文山州三七中药材种植面积229.5万亩,排全省第一位,全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51.51亿元,力争到2030年实现千亿目标。
以三七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文山正阔步走在产业富民的大道上。
擦亮底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北回归线贯穿全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纬度形成了独特的气候,赋予了三七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素有“三七之都”之美称,是全国三七主要产地。
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三七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先天保障。近年来,文山州将三七产业作为促进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从数据上来看,推广“生态种植”“林下种植”“仿原生境种植”,建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2000余亩,认定高品质药园91家,文山市被评为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积极开展三七种植连作障碍项目攻关,研究形成高效轮作方案,将连作周期从20年降低到5年,现已推广6万余亩。
全力推进三七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采取“政府+科研机构+种子种苗企业”等合作模式,组建文山三七研究院,成功选育出文院紫七1号、苗乡1号、苗乡2号等13个新品种。加快种子种苗培育标准化管理,文山三七种质资源圃被认定为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三七种质资源基地。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培育,文山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文山学院“中药资源与数字化”成功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推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文山三七数字国际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建设集科技、技术、标准、仓储、溯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产地加工中心,推进三七原料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加工工艺、规范包装仓储,提升产地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州现有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加工企业57户,生产加工三七产品50余种,涵盖药品、中药饮片、保健食品等领域。2023年,三七产业实现加工业产值44.54亿元、增长20.5%。
立足企业发展,制定扶持措施,构建驻企机制,实施企业培强,瞄准市场需求,坚持创新研发,完善园区配套,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企业聚集发展,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文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七产业园区)已成为集加工、信息、物流、培训、文化、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园区,汇集了云白药、天士力、特安呐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文山州中药材加工企业57户,生物医药企业40户,三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其他中药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2023年,消耗三七原料9400余吨,三七加工量6000余吨。
做足特色,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连作障碍严重制约着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教授团队合作攻关,采用“垄鑫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技术”对土壤进行清洁调理,不仅解决了三七连作障碍,还降低了农药和肥料投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垄鑫棉隆是目前全国唯一在农药登记证上登记用于三七种植的土壤熏蒸剂。”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
三七产业要发展壮大,科技赋能必不可少。
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担任专家顾问团成员,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7个,建成集科教、实验、研究等于一体的文山三七创新科技示范园,建成现代化三七总皂苷提取生产线和大型标准化三七清洗、烤干生产线等。三七综合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关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栽培及产地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农业农村部科技奖二等奖,三七总皂苷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获得美国FDA认证通过。
今年5月12日,张伯礼、朱有勇、朱兆云、陈士林四位院士在中国文山三七品质升级研讨会上倡议发起文山三七论坛,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展示三七产业成果、交流经验、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以此为契机,建立文山三七论坛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大与大院士、大企业、大院校的合作力度,合力将文山三七论坛和文山三七节打造成为文山的标志性名片,提升文山三七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文山三七产业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文山学院、文山州农科院、文山高田三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本地科研单位或企业开展集群项目实施,与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三七种植重大关键技术、三七产地精深加工、大健康产品开发和中兽药、饲料、肥料开发等科研项目,减少产品同质化现象,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目前已建立全国唯一的文山三七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1个,选育并认定三七品种(系)13个,三七总皂苷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获得美国FDA认证,开发三七产品50余种、产品批文256个,三七花、茎叶和须根纳入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
同时,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搭建文山三七产业互联网,建成区块链防伪溯源平台“文山三七码”、三七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三七产业大数据库、文山三七数字馆,推广数字化种植1万余亩,服务“七农”2000余户。以数字赋能推动三七从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流通转变,打造“三七地”“三七通”、三七拍卖中心等数字化交易平台,目前平台已完成注册用户4100余户,认证企业店铺300余户,交易量3500余吨,交易额近5亿元。
提升成色,加快三七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文山市平坝镇海拔高1700米,年平均气温16℃,是公认的道地三七最适宜区和核心产区。目前在平坝镇有基地的中药材公司有5家,合作社4家,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521”联农带农机制。目前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1.9万余亩,可实现产值16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近4.9亿元,户均增收6.08万元,人均增收1.3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中药材示范基地的提质改造,建设标准化的科研基地,打造三七文化项目,讲好三七故事,打响‘三七古镇’品牌。”平坝镇党委书记王艺霖说。
平坝镇靠三七中药材产业促农增收的例子,只是我州三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州创新联农带农富农模式,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带动群众种植三七9.53万亩,“七农”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云南白药七花公司以签订委托种植协议的模式,与36户“七农”合作共建三七种植基地42个5200余亩,为合作“七农”提供产地初加工服务,帮助代销三七(干品)780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土地流转收益1248万元。以产业带动就业促农增收,发挥龙头企业、园区带动就业作用,围绕种植、清洗、加工、仓储、检测、销售、售后各环节,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实现就业,重点企业聘用员工2200余人,三七市场每天解决临时用工3000人左右,线上线下三七商贸从业人员2.6万余人。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累计解决社会用工18.6万余人,群众实现务工收入52.48亿元,人均增收2.8万元。
2023年,文山州三七产业实现综合总产值收入178.95亿元,解决长期用工2万余人,临时用工600万余人次,估算增加群众劳务收入16亿元。其他中药种植面积224.53万亩,综合产值172.56亿元,用工量按照每亩15人次,工价按照每个工100元估算,全年带动劳动用工3368万人次,增加群众劳务收入34亿元。
从天生地养到产业发展,从卖原料到深加工,从无人识到“金字招牌”。如今,文山州三七产业正全面快速发展,富民产业打造出乡村振兴的小康路将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苏宁 周西杨 何德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