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泳
现代人常见“心灵感冒”,精神焦虑抑郁发病明显增加。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达17%。躯体小毛小病家门口就能解决,心理出现问题该怎样及时发现“苗头”?近日记者从普陀区卫生健康委获悉,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进程中,由区精神卫生中心牵头,将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列为心理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同时前移“防未病、治心病”端口,为120万普陀居民撑起一把心理健康保护伞。
家门口有专业心理顾问
小小“悦心亭”就设置在社区,成了普陀居民的心理顾问。在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发现,方寸空间内,居民可点击自助完成量表测评、心理调适、专家与预约指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科普等模块。每个模块还下设若干项目,例如心理调适,音频中还有深度催眠引导、负面情绪疗愈、焦虑愈合等。
“很多人听到精神卫生门诊,通常会因抗拒和犹豫,耽搁了就诊最佳时机。‘悦心亭’就像个哨点,居民自助筛查,发现问题还有渠道及时就医。”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瑞芳介绍。
2021年由普陀区科委、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原创开发“悦心亭”,成为全市首个综合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区内10个街道、镇全覆盖。历经三年实践,“悦心亭”在1.0版本基础上持续升级,如今已是3.0版,融入高科技元素,新增AI智能心理问答大模型、心理CT、应急援助等多项功能。
70多岁的何阿姨最近常遭遇睡眠障碍,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朋友建议去精神科就诊,阿姨本身有点忌惮,于是选择“悦心亭”自测一番。通过内部模块“七天舒眠冥想”,阿姨觉得轻松了许多,模块同时列出区内相关睡眠专家门诊时间,十分周到。目前“悦心亭”还与原来的普陀区心理援助热线功能叠加,共同促进居民心理健康。
“三+N”促进心理健康
“我这里是甘泉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社区孩子亮亮(化名)已有1个多月没上学了,家长拒绝配合上门访视,需要你们一起协助处置。”接到社区求助,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派出心理应急医疗队队员前往协助。医疗队介入后发现,亮亮复学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她的妈妈。由于婚姻失败等困境,妈妈情绪出现极大波动,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经过10多天的心理干预、校园辅导和社会支持,亮亮如期回到学校复课,妈妈情绪问题也得以改善。
由点及面,普陀区织密“悦心亭”心理防护网的同时,还建立了“悦心联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这一项目通过多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工作机制,开展“三+N”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具体为“心理+医院、心理+校园、心理+社区”,填补重点人群精神卫生服务空白。
近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王瑞芳说,专家在社区调研后发现,管理仍有盲区,青少年心理干预还应前移端口。“我们从‘校社医’探索三方联动,到构建‘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形成了一套排摸—预防—援助—干预衔接的递进服务模式,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哨’从学校前移到社区。”就在不久前,“悦心联盟”将范围逐渐扩展至高职、中专院校。
心理咨询诊室开到企业
针对职场打工人的心理需求,该怎样有的放矢提供服务?普陀区摸索出一套方法,即启动职工心理关爱项目,在企业里设置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服务从医教结合领域逐步拓展到职场人群。
“90后”小陈深受睡眠问题困扰,得知自己所在的波科科技有专业医生来坐诊,他赶紧预约咨询。小陈陈述:自己每晚都会频繁做噩梦和惊醒。坐诊的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进行成因分析,为他预约睡眠监测等检查。小陈完成专业检查,有针对性的服药治疗,辅以音乐疗愈、正念解压等,状态大为好转。
呵护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区总工会携手区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开展“普工英”职工心理关爱项目,打造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至今已先后对教师、医务人员、社区社工等多个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未来还将为更多领域人群提供系统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合行动。
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邓海巨说,为居民打造“15分钟心理健康服务圈”,旨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让健康服务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