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思怡
上海“五个新城”转型示范引领项目——“数字江海”正积极建设中。这是奉贤新城“一号工程”,总规划面积约2060亩;计划分7期、共10年完成建设,旨在以数字化技术建构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在奉贤新城打造上海首个城市力全渗透的数字化国际产业城区。
昨天,记者在“媒体看新城”奉贤专场采访中获悉,本月底,“数字江海”一期首发项目即将交付开园。一个承载着人们对于智慧城市无限想象的建设项目正揭开面纱。
布局数字经济赛道
依托新城建设头号项目“数字江海”,奉贤新城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
来到“数字江海”招商展示中心,导览机器人打开科技感十足的大门,沉浸式展厅将参观者带入全息化的“智造空间”。从园区里的一草一木,到地下的每根管线,实体城市的每个细节都以数字孪生的形式被精准映射在数据大屏上,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得以在虚实互动中实现云上可视、云上管理。
“数字江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江海”是上海首个启动DCMM贯标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园区以多点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为核心,构建起产业赋能型高性能公共算力网络,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据悉,基于“数字江海”的战略定位和奉贤原有的产业基础,“数字江海”已明确将智能终端作为主导产业,将精准医疗作为优势产业,将量子计算作为重点研究产业。目前,已有信念医药、国信优易、阿里云能力中心等20余家行业相关企业有明确意向并选择先期落户。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据悉,2023年,新城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约30家,区级科技小巨人约80家;有14家市级及以上科创孵化载体,成功孵化了伯杰医疗、拜朗生物、瀚诺威生物、术理智能等一批明星企业。
走进奉贤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凤创谷科创基地,从陈设布局到实验室里的研发人员,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凤创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企业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用年轻力量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据介绍,自2016年9月启动运营以来,凤创谷内已集聚149家美丽健康、智能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板块的创新创业企业,目前已成功孵化了30余家企业。
一方面,为持续吸引企业与人才,近年来,奉贤新城聚焦特定产业方向、园区主体、产业生态,持续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据悉,在上海市“产业地图”上,奉贤占据5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中的6个席位,数量排名全市第二。
另一方面,奉贤区也在腾退低效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智造空间”工业上楼项目。数据显示,2023年产业结构调整累计调出低效企业150户,消化利用产业用地2228亩,开工建造高标准厂房192万平方米。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城市温度,还体现在城市公共服务的品质能级上。
据悉,“新城发力”战略实施以来,奉贤新城结合新城单元规划,落实“职住平衡、功能完备”的目标要求,持续优化新城功能空间布局。
教育方面,“十四五”以来,奉贤新城新建成中小幼学校14所、在建新建学校13所,上中国际奉贤分校已开工建设;医疗卫生方面,国妇婴奉贤院区已建成开放,新华医院、复旦儿科医院正有序推进;文化体育方面,“落英缤纷”美术馆、“九棵树”酒店建设项目加紧推进,“在水一方”科幻馆计划年内完工;交通方面,虹梅南路隧道、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全市首条BRT快速公交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轨交15号线南延伸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南枫线已取得施工许可证。
下阶段,奉贤新城还将坚持以“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围绕更高标准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导入高品质、高能级的功能性项目,提升新城公共服务均衡水平。